歷史上最早的雪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馬雅文化,在被開發出的神殿里,墻上的浮雕和裝飾,明顯的描繪著“吸煙”在馬雅文化的典禮和儀式上曾經發生過。“Cigar”這個字可能是從古語“Sicar”而來,意思是“薰香”或“薰煙”。
一般認為,哥倫布是將雪茄煙引介至歐洲大陸的人,時間大約是十五世紀末期。當他的船隊抵達新大陸時,發現當地的土著抽著一種由煙草葉卷成的煙。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人開始在此定居時,開始了雪茄的制作。在十八世紀由荷蘭人的協助,雪茄成功的出口至遠在西方的俄國。而在十八世紀結束以前,法國、意大利和瑞士的雪茄商人也開始了他們的貿易,于是,雪茄煙誕生了。
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,香煙開始流行,挾著比雪茄便宜許多的香煙大有取代雪茄之勢。雪茄制造廠推出成本較低的機器卷制的雪茄以為回應。在經濟大恐慌時期(1929年),雪茄煙的售價已大幅度的降低。第二次世界大戰又再一次的降低了雪茄的售價。但是雪茄歷史上最大的風暴應該是在1959年卡斯特羅推翻了原來的Bautista政府,將古巴帶往了共產主義開始。在70和80年代的反煙、拒煙運動時,雪茄被打入冷宮,再也受不到任何人的青睞。
而在中國,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,國內的手卷雪茄基本處于停滯狀態,特別是在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,人們對雪茄煙的需求量已明顯的減少了,中央大部分領導人從此改抽紙煙,而為主席卷煙的“132”小組也正式宣布解散。
90年代的美國,雪茄又再度的興盛起來,許多名人、政客甚至一般的大眾,都再一次的發現了雪茄所帶來的樂趣。雪茄制造廠好整以暇的向人們推出他們的產品,而來自多明尼加、尼加拉瓜和牙買加乃至中國的“頤年世紀”雪茄大有挑戰古巴雪茄品質的實力。
在今天,全世界的雪茄商店、煙草商也再度恢復了生氣。90年代是雪茄復興的年代,也是所有雪茄愛好者值得興奮的年代。如果當您嘗遍了國外的幾十種乃至幾百種雪茄后,您不妨再嘗試一下中國頂級的“頤年世紀”雪茄煙,這是當年毛主席的專供煙,相信這一定不會讓您失望的!
新鮮雪茄其煙身有彈性及輕搓沒聲音。點燃雪茄之前,將它拿到耳邊,以食指及拇指握住輕輕搓轉,如果聽不到任何龜裂聲,便是一支新鮮的雪茄。
要自己點火,同時用普通的火柴(越長越好)。點著火柴后,等數秒,讓硫磺消散,然后將雪茄煙身在火焰上不停且有規律的轉動略烤,在均勻地點燃雪茄頭,火頭不可直接接觸雪茄。
雪茄是煙葉,加上手工的杰作,點燃它會散發天然的煙葉香氣。因此,會影響雪茄芳香的燃料就不宜使用,象一般裝汽油的打火機,因為使用汽油的打火機有化學的味道,或者使用有上蠟的火柴,點燃時也會影響雪茄的芳香。
最常用來點燃雪茄的火柴或特制打火機,通常稱之為the cigar match (雪茄火柴) ,它比一般火柴要長上一倍,而且是木柴做成,燃燒也比較慢,在雪茄專賣店或煙具店,都可買到雪茄火柴,這些火柴是有些名牌的,例如Davidoff、Danhill都有雪茄火柴;或者有些高級酒店,也有以酒店為logo的長支火柴,但它們可能是非賣品,或使用一般的火柴也可以。
使用西洋刪木片,在許多古巴高級雪茄盒中,最上面都會附上相當于盒子大小的香柏木片。香柏木片所發出的芳香可與雪茄香相互交融。以長保雪茄的香味。可以把香柏木撕成條狀,用一般火柴點燃它,再用它點雪茄。使用雪茄專用的打火機,這一種打火機的燃料并不是汽油,而是丁烷(butane),火勢穩定,而且燃燒時不會發出化學的味道。
抽雪茄是種享受,不能狂抽,避免雪茄燒的太快或太熱。有規律的每次一小口的抽,慢慢享受,不要將雪茄變成一團火球。保持雪茄穩定火候,才能盡情發揮其芳香。一次抽不完的雪茄,留下次再抽,不是不體面的事。
雪茄末端的煙灰有助冷卻雪茄你可能會覺得奇怪,專家不會將雪茄末端的煙灰彈掉,因為一定長度的煙灰有助冷卻雪茄!此外,他們不會用力噴出煙霧,只是輕輕吐出,讓煙霧將你/我包圍。你/我皆可品聞那飄浮的香味,對嗎? |